古人云:“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?!毖劭唇衲甑亩宋绻潓⒅粒┧笤谖跷跞寥两值郎系娜藗兡樕隙紥熘澣盏南矐c,思鄉之情越來越濃。心靈與家的距離如水霧與太陽的距離,近時環繞左右,遠時無力觸及。想到天涯共此時,有此幸福,夫復何求。在國人的印象里,端午節雖小,卻傳承著家庭的情愫,傳承著母子的情愫,更傳承著我們對遠方親人的思盼!
端午節的來源版本多樣,說法甚多,諸如:紀念屈原說;紀念伍子胥說;紀念曹娥說;起于三代夏至節說;惡月惡日驅避說;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。但千百年來,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,已**深入人心,因此,紀念屈原之說,影響*廣*深,占據主流地位。唐代詩人文秀在《端午》詩中說:“節分端午自誰言,萬古傳聞為屈原。堪笑楚江空渺渺,不能洗得直臣冤。”傳說屈原死后,楚國百姓哀痛異常,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。漁夫們劃起船只,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。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、雞蛋等食物,“撲通、撲通”地丟進江里,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,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。人們見后紛紛仿效。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,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,以免傷害屈大夫。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,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,外纏彩絲,發展成棕子。時至**,在民俗文化領域,中國民眾仍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??梢哉f,屈原投江殉國的傳說賦予端午節獨特的歷史和人文價值。
“端午臨中夏,時清日復長?!倍宋绻澴鳛橹袊膫鹘y節日之一,也是全年四大節之一。古時"端"與"初"同義,"五"與"午"相通。按地支順序推算,五月為午月,故初五作端午。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,宰相宋建議要避諱,此后,"端五"就改稱為"端午"了。端午節也叫端陽節、天中節、浴蘭節、女兒節、解粽節、午日節、重五節、五月節、菖蒲節、詩人節、龍日、艾節、夏節等等。 端午節是一個富有****的歲時節日,也是一個有著大愛內涵的節日,其重要性*次于春節,與清明、中秋并列。
縷縷粽香,寄托著我們濃濃的思念,五彩花線,裹著我們深深的祝福。愿那翠綠的粽葉給你帶去一份安祥與如意,那甜甜的餡兒能給你送去無限開心與甜蜜,讓那長長的五彩花線連同一種樸素的思想,純潔的情愫,融入濃濃的端午粽香,隨風悠悠飄散。